1966年的電影
趁著金馬影展前往觀賞
已經很久沒有看電影了 何況是看晚上十點的電影
in89影城一廳非常大 可以坐好幾百人
回到正題
這部電影很難懂,看完之後現場一片沉寂。
我還得回家上網看看影評才能掌握電影主旨
本來電影就有許多呈現方式,並非都是有結構、前後
連貫的。
電影裡出現許多對比,電影名稱為blow up,可翻成放大,
也可以翻成猛烈的、爆炸式的。
電影裡許多片段都在描述時代變化快速,搖滾、迷幻、自由主義,
各種文化興起,對人們造成衝擊,一把打碎的吉他讓眾人瘋搶,
可是掉在路上時卻讓路人不屑一顧。
主角是知名攝影師,對周遭旁人冷血,沒有人情味,可是發現了殺人案
卻又焦急萬分,對陌生人充滿擔憂。
在真實與虛無之間,究竟該如何分辨?如何界定?
將底片不斷放大,試圖看得更清楚一些,可是真相卻變得越來越模糊。
當眾人不願相信或是忽視時,真相還存在嗎?
片尾那群小丑打著不存在的網球賽,看似虛無,可是當所有人都
覺得是真的之後,連主角也不得不參與其中了。
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,在於導演想帶著觀眾思考,我們生在世上
看見的、摸到的、聽見的,各種感覺刺激進入腦海中,形成一幅又一
幅的畫面,這些是真實還是虛構的呢?抑或,它的意義是什麼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